美国新制造时刻 | 给"制造业总统"的备忘录
发布:2016-10-15 点击:1744
当美国大选乱成一锅粥的时候,不是所有的智者,都关心到底谁胜选。他们只需要一位制造业总统“President Manufacturing"。
由美国制造业智库MForesight举办的高峰论坛“美国新制造时刻”(America’s New Manufacturing Moment)九月底在华盛顿特区召开,前瞻性地讨论了振兴美国制造业的途径和方法。不管川普还是希拉里当选,对组织方而言都是一个结果:必须赢得下一届总统,对于美国制造业的关注和支持。
既然是可以游说总统的议题,参会者自然是众贤毕至。包括参议员Gary Peters,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技术及创新主任Thomas Kalil, 美国国家NSF先进制造总监Bruce Kramer,商务部AMNPO部门总监Michael Molnar,FIRST机器人基金会创始人Dean Kamen,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前CEO、前美国陆军部次长Norman Augustine,西门子研究院高级副总裁Kurt Bettenhausen,GE全球研发部门高级副总裁Christine Furstoss等,北京联讯驻美国的研究员Ben也参加了全天的高峰论坛,带来此次“新制造时刻”的前瞻观点。
一、给下任总统的备忘录
与会者一致同意,需要进一步争取下任总统对于制造业的重视和支持。这个论坛将产生一个最终备忘录,提交给新总统。
来吧,建20所“制造业大学”
美国大学的工程学院越来越严重地出现两个偏差:脱离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偏向于抽象的知识;脱离和工业实际的合作和更多专注于纯知识的生产和传授。
为此苦恼的智库专家们,提议总统通过立法适当拨款给20所核心大学以使其成为领先的品牌制造业大学。具体办法是美国国家基金会NSF提供优厚的资助,成功申请的大学将能够提供明确的工程学科整改计划,更多地专注于制造工程,并且能展示和形成他们与业界合作的成果。
3E,这才是制造业生态
建立在3E基础上的美国制造业生态环境,即参与Engage,教育Educate,演化Evolve。
Engage,仅是工业界的声音是不足够的,需要创建全国性共同目标,联系更多业界共同发声。展示业界成果,使得美国制造更有吸引力也更有竞争力。在工业技术孵化器平台上,整个生态环境能共同工作,最终展示出优势和活力。
Educate,需要新的教育框架来培养未来的工业创造力和劳动力。现在的制造业比原来需要更多地与高技术高技能相融合。而政府,业界及学术机构,需要制定标准的认证体系来提供所需的教育,并以高回报做为吸引力。
Envolve,数字技术的发展正改变制造业产业链的各个方面。政府和业界应共同合作,着眼于新技术从开发到应用的全程,拓展实际商业化能力。
罢了,全球自由贸易
非常一致的是,与会者对全球自由贸易忧心忡忡。
在他们看来,所谓的自由贸易仅仅是一幅图景。每个国家都想让自己的工业最终在世界上脱颖而出。而美国的劣势在于,业界迫于持股人逐利的压力而只关注盈利多少,而将美国经济归认为是其他人应该关注的事情。 美国应该把注意力回归到本土的客户、雇员、本地社会及国家。大量的制造业外流使得美国的制造业实力遭受沉重的损伤,将制造业的工作与技术带回美国迫在眉睫。
尽管美国的经济看起来还不错,失业率也不高,但是,几十年来,美国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在持续恶化。雇主想寻求更低价的劳动力而随便就可以抛弃雇员,而雇员也因此丧失了对于雇主的忠诚。
IBM就是个非常好的反例,1992年前,它从不解雇工人。而后,它开始走上解雇工人这条不归路了。到了2003年,IBM甚至要求美国工人要接受雇佣条款去培训他们在海外的替代者。
研讨者很难不恨恨地抱怨:美国政府居然对此视而不见!
制造业的R&D留在美国,下游全部离岸外包,这是美国的普遍现象。而美国制造业正在有一种日益巩固的声音:那就是需要把真正有价值的工作,甚至下游工作拿回来。全新的美国新就业模式,也正在被研讨和思考。
无需做更多判断,这些观点一旦实施,对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
工业4.0是机遇,但要转变
工业4.0对美国是一个机遇,更高的从业要求会使得一些制造业回流。但是,回流不会自然发生,它需要正确的政策引导。
首先,赋税刺激方案应该向那些愿意在工人,设备,创新,国内生产上做长期投资的企业;其次,征收碳排放税,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第三,成人技术培训免费,学分要正式化,鼓励高级学徒培训;第四,在基础建设和美国制造业网络上持续投资;最后,任命强有力的贸易公诉人,识别并摧毁那些不公的贸易条款,砸烂贸易出口的那些限制。
创新基金,制造业的新菜园
中国的创新创业计划似乎真的也刺激了美国。
与会代表强烈的建议成立“国家创新基金NIF”,并计划作为给下一任总统的一个重要提案。
8年前,美国设立了国家创新委员会。其想法很直接,就是要和中国,英国等国家一样,有一个全国性的从发明发现,到现实产品的催化组织。现在,振兴制造业是两党中罕见的都明确表示要大力支持的方向。
是时候建立一个更新的组织来延续并发展国家创新委员会的使命了。
NIF将致力于科研成果向现实产品的转化,由公私合作投资于那些有潜力的最有希望的基础研究,创造社会财富。NIF将由一些相关办公室以及12个或更多的联邦研究中心构成。
二、这才是关键性变革
关键变革性技术的突破及其产业化是制造业未来的一个重点。这也引起大家广泛的的兴趣。与会者对如下技术点充满了憧憬:
1、建立全国充电网络,迅速拥抱电驱动车辆由此带动相关汽车制造行业,电池行业,建筑安装行业的迅速发展。
2、增材制造无疑是制造业潮流所向,但需要提高增材材料的范围和制造速度。
3、变形制造来啦
变形制造(Metamorphic manufacturing),又叫机器人锻造(Robotic blacksmithing)。这是CNC减材和增材制造之外的第三个创新制造技术,将成为下一代数字制造技术。
4、微制造技术及合作制造(co-creation,micromanufacturing)
开放式平台将允许合作设计制造,一个汽车设计制造实例使得传统的新车型设计及原型制造,由几年缩短到几个月。
5、从生产产品向生产服务,提供价值方向转变,即服务化(servitization)
劳斯莱斯RR发动机被再次提及。提供喷气发动机的按小时租用的服务协议成为典型案例。服务和产品这两个原来不同的领域,直接融为一体。
6、这才是数字化平台
很多企业缺乏理解整个产品开发全貌的平台和场所,这使得企业中几乎没有一个全面了解产品开发的人员,从而使得技术向产品的转换成为难题,这对中小企业尤甚。有一个数字化平台和一个工作场所来让所有人都可以经历产品开发全过程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想法。那些有想法勇于实干的人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迅速展示他们的想法和产品以及服务。一些类似的组织已经出现,比如mHub,产品原型的开发已经达到少于6个月,费用少于25万美元的水平。
服务化被进一步提及。这对于国内服务型制造,应该是一个值得喝彩的好消息。以前我们经常认为服务型制造的提法,是国内特有的现象。现在看起来,理论上也在接轨了——当然,众多国际制造商早就扬帆出海了,留给美国学者的是更多的提炼和总结的时刻。
显然对于中国而言,也是一个需要理论、方法和工具进行支撑的时刻。
三、新制造创新动力何在
对美国制造业充满焦虑的专家学者们,对世界外的制造业格局似乎并不在意。他们懊恼的是他们自己。与会者毫不掩饰自己的信心,“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压力,来自美国自身对于制造业丧失兴趣,而不是国外或者国际间竞争。”
制造业峰会上非常明确地提出,创新与实业是相互紧密相关却又有完全不同的角色。创新更多是为兴趣,需求,甚至人类进步的力量所驱动,较少考虑实业化的机会和结果;而实业则是着重于为个人,组织和社会带来财富。创新者更‘疯狂’而实业者更‘持重’。
尽管如此,对于制造业而言,创新者和实业者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
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看上去还是刺激了美国学者。会议上,他们也像一个不受宠的怨妇的口吻,指出美国还缺乏诸如像中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对于制造业的举国支持的国策。
而处于对德国制造的羡慕和警惕,专家们将R&D直接分开来说事,认为美国创新在R上进行了重要的投资,但是在D上的投资是不足的。”
四、美国也愁劳动力教育
制造业创新的根本在于教育。而重新唤起美国对于制造业的兴趣,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及从业者的回报的提高是重振制造业教育的途径。”
与会者讨论了如何重塑制造业在美国公众中的传统印象。他们继续讨论了如何建立适应当前高技术背景下的从业技能认证体系;如何让中小学生更实际地接触到先进制造业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如何鼓励他们动手实践自己的想法;如何更好地看待科学与工程这两个既紧密联系有各有侧重点的学科方向;如何提高制造业从业者的待遇等众多话题。
如果做一个盲测,这些问题,是不是像极了国内的话题?看来大家各有难念的经。相比而言,“中国制造2025”在中国居高不下的热忱度,真是打下一个好的舆论基础。
五、还有古怪的制造与想法
除以上四个重要主题外,这次峰会还展示另外一些新技术和新的制造业创新实践:
生物器官组织的制造,再生医学生物制造,生物工程学中的制造技术,FIRST机器人公益组织,HATCH企业孵化器/社区/培训平台等。
能源部能源效率与再生能源办公室执行主任David Friedman还宣布了提供制造技术培训给清洁技术(cleantech)领域的企业家,帮助他们扩大规模迅速成长。
最后,前美国陆军部次长做总结发言,“没有制造强国做后盾,就不可能打赢现代战争”。这句话,可以成为“好战分子”的新经典语录了。
好战分子的新经典语录
这个断言,对美国国防部长而言,应该是最合胃口了。
六、要点时刻
1.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将从基础抓起,要提高国家,社会对于制造业的兴趣,改变公众对于制造业的传统偏颇的认识;扭转科研院所重科轻技的现状。
2.为制造业企业,尤其私中小企业提供实践创新想法的平台,提供科研成果向产品产业迅速转化的帮助。新型孵化器,微制造,数字化平台合作设计等以及相关国家鼓励政策的制定是具体手段。
3.提出一些潜在的变革性技术,如微制造,变形制造,产品服务化,生物制造技术。
4.给下一任总统的备忘录,值得国内进一步仔细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