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西门子能够存活169年的秘密
发布:2016-06-25 点击:1399
一个公司,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不仅能活到今天,还依旧是个举足轻重的大公司,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案例非常典型,一个证据是,今年是这家公司创始人诞辰200周年——你要知道,在200年前,中国还是嘉庆年间,和珅倒台不久,英国人也都还没来得及向中国贩卖鸦片。它的创始人是名符其实的古人。
这家公司是西门子。
对,你印象中那个卖洗衣机、冰箱,早些年还有手机、笔记本电脑的公司。它曾经无处不在,它的广告语“博大精深”也竭力展现着一点,可电器和电子产品行业变化如此之快,事到如今,西门子还有什么可夸耀之处?
一些数据证明了这个古董级的德国公司依然葆有活力:2015年——在它成立168年的时候,在全球500强中排名第63位,年收入是756亿欧元,利润则是73.8亿欧元。
如果考虑到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两年半、集团企业则是七年左右,我们就有理由继续追问这个话题,一个大公司是如何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存活,而且一直是最有实力的公司。
西门子的发展赶上了三次工业革命
西门子是靠电报起家的。
这第一桶金得亏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詹姆斯·瓦特在18世纪末改良了蒸汽机,蒸汽机被用于蒸汽火车。随后,西门子在铁路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网络。
1830-1840年代,由于低廉的运输成本,铁路网像蜘蛛网一样迅速地覆盖了整个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铁路网的扩张带来了对于通信的需求,不同的站点之间需要即时沟通,以便更好的调度火车,一个巨大的电报市场正在出现。
1847年,31岁的维尔纳·冯·西门子发明了一种新式的电报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西门子公司。西门子的电报网也开始伴随着铁路网的扩张,开始在欧亚大陆上慢慢生长。1848年,西门子公司铺设了第一条位于欧洲的长距离电报线路,这样500公里长的线路从德国首都柏林一直延伸到法兰克福。1870年,西门子又铺设了从伦敦到印度加尔各答的电报线路,全长8000公里。
但第一场重大危机很快就来了。由于技术不过关,电报的传输频频遇到干扰、甚至是中断,暴怒的普鲁士政府决定抛弃西门子。
失去了最大的客户,维尔纳·冯·西门子决定转而进军电气领域。这里的“电气”简单说来就是和发电、传输电、以及使用电相关的东西,这也是维尔纳·冯·西门子作为一个电气工程师最熟悉的领域。
这一决定帮助西门子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好时机。电究竟是多么重要的东西?放到现在,这根本不是个问题。可在150年前,西门子就看到了这一点。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不犯什么大错,赚钱、扩张是很容易的事情。1930年,西门子的雇员总数达到12.7万人,赶超它当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AEG,成为欧洲最大的电气公司。发电机、电灯、电气列车,你可以在世界每一个通了电的角落里发现西门子的身影。
到了二十世纪末期,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启了电子和信息时代。这一次,西门子慢了。它陷入了经济学上所说的“经济锁定”(Technological Lock-in)的陷阱——通过技术建立起竞争优势的公司容易对这个技术产生依赖,从而忽视了新技术诞生的可能性,并且错失了延续自身生命力的机会。
西门子开始生产手机,但是败给了诺基亚。西门子的网络设备,还是输给了诺基亚。西门子又加入了个人电脑的领域,可这个市场一直都是康柏、戴尔、和惠普在统治。总之,西门子几乎没有制造出一件成功的电子消费品。
在2014年西门子把它的家电业务全部卖给了博世集团之后,它就几乎没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业务了——也几乎看不到宣扬西门子“博大精深”的广告了。但西门子的产品线仍然非常丰富。现在,西门子最主要的产品包括铁路和交通中需要用到的各种电器设备、发电设备以及电力传输设备、工业生产中用到的设备、以及建筑所需要的电力设备等。简单地说,它变成了一个面向公司和政府的公司,在上海、北京的地铁,和中国高铁中都有它的技术。
让西门子再扳回一局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并不只是电子消费品,新能源也算一个。西门子在这期间大量收购风电、核电企业。在医疗领域,西门子则收购了拜耳诊断学公司以及超声波流量计公司。
西门子业务很多元,转型也方便
这家大公司的转身比人们想象中的更迅捷。这从果断中止早期的电报业务就可见一斑。
失败总是频繁发生,这无可回避。以手机为例吧,从2001年到2004年,外观精致的诺基亚手机把产品笨重丑陋的西门子打得惨败,西门子在手机市场上的占有率从8%跌到了2%。
但这些失败对于西门子来说无伤大雅,不像柯达,在胶片业务不行了以后只能宣布破产。发现自己的手机业务始终处于亏损之中,而且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能够挽救手机业务,西门子最终选择了把手机业务卖给了明基,从而从手机这个市场中脱身。做出这个决定对西门子来说并不困难,从1996年开始,西门子会在内部对每一个业务进行审查,如果没有在行业内处在前三的位置,那么这个业务就可能会面临着被出售的风险。
对家大业大的西门子来说,这就像是是壁虎在遇上危险时会断尾逃生一样。尾巴断了就断了,反正也能重新长回来。手机不行了,西门子还可以卖电脑。电脑卖不出去,还可以卖家电。家电遇上问题了,还有发电机的生意……有意思的是,这个做法来自于西门子最大的竞争对手通用电气。通用电气董事长杰克·韦尔奇的信条之一就是,如果一个业务没有做到数一数二的位置,那就彻底放弃它吧。
这些大公司这样做的底气还在于,多元化总能帮助它挺过危机。就好像诺基亚,虽然它留给世人的印象是那个手机做不下去最终破产了的公司。但事实上,在把手机业务甩给微软以后,诺基亚依赖它的网络设备销售业务,2014财年的收入达到了127亿欧元。
你应该还有印象,这也是西门子在成立不久就由西门子维尔纳·冯·西门子确定的原则,要涉猎“所有的”和电气相关的业务。在手机、PC等电子消费品业务相继失败以后,西门子把自己的业务重组为能源、医疗保健、工业、基础设施与城市四个部门。相比起来,那些电子消费品业务的体量还真的不怎么重要。
全球市场也是西门子规避风险的方法
另一个帮助西门子避免破产的命运的秘诀就是全球化。这一点西门子也早在自己的电报业务面临问题时就已经体会到了。
在西门子刚刚成立的那几年里,西门子急着扩张自己的市场。一着急就容易出问题,技术还没有成熟就和政府签订了订单,电报线路铺设时也为了赶工出现了绝缘保护做得不够的问题,所以西门子早期的不少电报线路的通信质量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暴怒的普鲁士政府这时候推了西门子一把,停止和这家刚成立不久的公司合作。
把西门子救回来的是俄国人。1850年代,俄国政府允许西门子用两年时间建设了全长一万英里的电报网络,同时西门子也成为了俄国政府长期合作伙伴,负责保养这些电报线路。
这些长期合同所带来的丰厚利润拯救了危在旦夕的西门子,也成为了西门子早期发展的重要支持,虽然从事实上来讲,俄罗斯人所支付的报酬和西门子所提供的服务并不匹配。
在那以后,国际市场就一直是西门子最重要的战略。1872年,光绪出生还没有几年,西门子就已经进入中国了。从电报、到发电机、再到电灯,西门子在中国的生意越来越大。到了1910年,西门子还特意创建西门子中国电气工程公司,直到新中国成立,西门子被赶出中国市场。
不过很快,西门子就回来了。1978年12月,西门子就在上海举行了“电气电子技术博览会”。在感叹西门子胆量的同时,国际市场对西门子的重要性也再明显不过了。
时至今日,德国本土的收入只占西门子的15%不到,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收入占到了36%。西门子的发电机、电气列车、工业和建筑设备等都是快速发展的新兴国家最需要的产品。新兴市场不仅是西门子近年来最重要的增长点,也是西门子对抗风险的一种工具。
德国公司中有不少西门子这样的“老古董”
西门子成立至今已经169年了。对于大部分中国公司来说,这是一个需要仰望的数字。但放在德国,这就不是什么特别值得炫耀的事情了。
根据帝国资讯银行史料馆的记录,德国是世界上拥有百年企业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约两千家百年企业。梅赛德斯奔驰成立于1870年。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成立于1865年。另一家化工企业拜耳(Bayer)成立于1863年。
这当中部分是因为德国进入工业革命的时间晚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英国兴起的,于是带动了一大批纺织、钢铁、和煤矿企业的诞生。但后来这些行业渐渐衰落,这些企业也就都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但也是因为“技术锁定”,英国没有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于是给德国人创造了不少机会。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机会更多是和基础设施相关,所以也保证了这一批诞生的德国企业能够长盛不衰。一战、二战两次摧毁了德国,德国又两次从废墟上重建,这当中为德国企业创造了大量机会。西门子也是其中最大的获益者之一。